葬送的芙莉蓮-第7-8話

28.01.2025 17:45 Uhr – 15 Minuten Lesezeit
Von Stefan Dreher

本集內容將帶您認識作品中的主要反派:惡魔。在動漫作品中,惡魔多年來經歷了有趣的演變。過去,他們僅僅是需要被擊敗的壞人。是英雄們為了拯救世界而必須消滅的純粹邪惡生物。

惡魔

近來,情況已有所轉變。許多故事開始以更富人性的角度描繪惡魔。有時他們是因惡劣生存條件而被迫戰鬥的種族;有時他們則是偏見的受害者,是奇幻世界中人們方便的代罪羔羊。

惡魔如今常被視為複雜且層次豐富的存在,以至於芙莉蓮本人在初次登場時,甚至顯得極度種族歧視,她在街上不發一語就試圖殺死惡魔,並稱他們為「怪物」而非「人類」。關鍵在於,芙莉蓮世界的惡魔已經演化到能利用人類「善良本性」來捕食。畢竟,我們從小被教導要「好好說話」和「不該動武」。邏輯上,人們總認為只要能溝通,就能相互理解;一旦理解,便能達成和平。

毫無感情

然而,惡魔既不理解人類,也不想去理解。對惡魔而言,語言並非用來溝通,而是為了欺騙。無論是惡魔的人形姿態,還是他們對語言的運用,都只是演化而來的單純工具。這些工具讓他們更容易獵捕主要食物來源:人類。

基本上,惡魔毫無同理心,這不僅是對人類、矮人、精靈如此。對於其他任何個體,他們都毫無情感連結。他們沒有朋友或家人,本質上是獨行俠。簡而言之,他們是整個種族的精神病態者。

他們所說所做的一切,都只是為了引發能推進其「吞食人肉」目標的反應。他們只是學會了,當自己即將被殺時,喊出「母親」之類的詞語,能導致敵人中斷攻擊。但他們無法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情感驅動力,而這正是他們的弱點。

芙莉蓮與惡魔的差異

從表面上看,芙莉蓮的性格與惡魔的共通點,似乎比菲倫或修塔爾克更多。她常常冷靜且理性,甚至考慮放棄城鎮的命運,在惡魔即將襲擊的混亂中逃離。由於她扭曲的時間觀念,她難以關心那些幾年後就會死去的人,無論是死於惡魔之手,還是因年邁而逝。尤其是當這種死亡源於她認為的愚蠢行為時。

然而,芙莉蓮與惡魔的根本差異在於,儘管她難以與凡人建立情感連結,但她「能夠」做到。她關心菲倫、修塔爾克以及她過去的同伴(遠遠超出她自己所意識到的)。即使她在那場戰鬥中沒有個人利害關係。截至目前,我們已在劇中多次看到這一點,她擁有了新的道德準則,引導她與凡人的互動:「欣梅爾會怎麼做?」

即使情況並非如此,她的行動還有另一種情感驅力:一種冰冷、無盡的憤怒。畢竟,要成為歷史上擊殺惡魔數量最多的人,需要極其強大的動力。以至於惡魔們本身都低聲稱她為「葬送的芙莉蓮」。

結語

最令我感動落淚的時刻?是欣梅爾豎立如此多的雕像,不僅是出於虛榮,更是為了讓芙莉蓮不再孤單。這證明了她的故事、她的人生,不僅僅是過去那些半信半疑的傳說。

至於動作場面?如此殘酷暴力,令人不禁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芙莉蓮。

那位惡魔少女的「邏輯」推理:「我殺了一家人的孩子。他們想殺我。如果我給他們一個新的孩子,他們就不會想殺我。市長有個孩子。如果我殺了市長,然後把市長的孩子給他們,我就安全了。」

我很喜歡這個設定:保護了城鎮千年之久的結界,竟然只是因為芙蘭梅看到一棵樹苗在暴風雪中掙扎,便決定幫助它而設立的。

本文原以德文發布。發布前,本文已由技術協助翻譯並經編輯審校。 閱覽原文 (德文)